大鴇
大鴇(學名:Otis tarda)是鶴形目鴇科的大型地棲鳥類。翅長超過400毫米。嘴短,頭長、基部寬大于高。翅大而圓,第3枚初級飛羽最長。無冠羽或皺領,雄鳥在喉部兩側(cè)有剛毛狀的須狀羽,其上身有少量的羽瓣。跗蹠等于翅長的1/4。雄鳥的頭、頸及前胸灰色,其余下體栗棕色,密布寬闊的黑色橫斑。下體灰白色,頦下有細長向兩側(cè)伸出的須狀纖羽。雌雄鳥的兩翅覆羽均為白色,在翅上形成大的白斑,飛翔時十分明顯。
棲息于廣闊草原、半荒漠地帶及農(nóng)田草地,通常成群一起活動。十分善于奔跑,大鴇既吃野草,又吃甲蟲、蝗蟲、毛蟲等。廣布于歐亞大陸,從歐洲的伊比利亞半島向東到亞洲的土耳其、蒙古、俄羅斯、中國和朝鮮半島。是匈牙利的國鳥。
三門峽首次發(fā)現(xiàn)22只
三門峽黃河濕地管理處工作人員在日常巡護中,發(fā)現(xiàn)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大鴇3只,僅過2天時間,再次發(fā)現(xiàn)19只。
據(jù)三門峽黃河濕地管理處副主任張藝凡介紹,“大鴇”體高60至70厘米,體重10千克上下,有的雄鳥重達15千克,是獵禽中最大的,也是世界上能飛起的最重的鳥類。
“大鴇在中國現(xiàn)存約500只,比白天鵝還要珍貴。”張藝凡告訴記者,作為極度瀕危鳥類,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(ICBP)已將大鴇列入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。
形態(tài)特征
大鴇成鳥兩性體形和羽色相似,但雌鳥較小。繁殖期的雄鳥前頸及上胸呈藍灰色,頭頂中央從嘴基到枕部有一黑褐色縱紋,頦、喉及嘴角有細長的白色纖羽,在喉側(cè)向外突出如須,長達10~12厘米。頦和上喉灰白色沾淡銹色。后頸基部栗棕色,上體栗棕色滿布黑色粗橫斑和黑色蟲蠹狀細橫斑。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黑褐色,具白色羽基;大覆羽和大部分三級飛羽白色,中覆羽和小覆羽灰色,具白色端斑。前胸兩側(cè)具寬闊的栗棕色橫帶,下體余部白色。中央尾羽栗棕色,先端白色,具稀疏黑色橫斑;尾羽的白色部分向兩側(cè)依次擴展,最外側(cè)尾羽幾乎全為純白色,僅具黑色端斑。
雄鳥在非繁殖期須狀羽較短,前胸栗色橫帶不明顯,頦下須狀羽消失。雌鳥體型較雄鳥為小,體長不足50厘米,體重不到4千克,喉側(cè)也無胡須狀物,常被稱為石鴇。虹膜暗褐色,嘴鉛灰色,端部黑色;腿和趾灰褐色或綠褐色,爪黑色。
幼鳥:與雌鳥相似,但顏色較淡,頭和頸有較多的皮黃色,翅的白色部分多有黑色斑紋,大覆羽有許多棕色斑點。
大小量度:體重3800~8750g;體長750~1050mm;嘴峰39~46mm;翅560~630mm;尾210~257mm;跗蹠135~157mm。
棲息環(huán)境
大鴇是典型的草原鳥類。主要棲息于開闊的平原、干旱草原、稀樹草原和半荒漠地區(qū),也出現(xiàn)于河流、湖泊沿岸和鄰近的干濕草地,特別是在冬季和遷徙季節(jié)。在中國新疆的棲息地是草原和荒漠草原,并常在農(nóng)田中活動;在內(nèi)蒙古和黑龍江棲息在干草原、稀樹草原和半荒漠地帶,常在農(nóng)田附近覓食,遷徙途經(jīng)烏梁素海時,常在湖泊周圍牧場和遠離居民點的農(nóng)田中活動。在越冬地大鴇主要棲息在人煙稀少的麥田、荒草地、開闊的河漫灘、枯水期露出水面的湖灘周圍和草洲一帶。
生活習性
大鴇性耐寒、機警,很難靠近,善奔走、不鳴叫,非遷徙時的飛行高度不超過200米。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集群活動,形成由同性別和同年齡個體組成的群體;在同一社群中,雌群和雄群相隔一定的距離。受驚時頭下低、弓背,尾羽向上展開呈扇狀,雙翅半張開,腕關節(jié)向下,嘴里發(fā)出“哈哈”的喘氣聲,其目的是想嚇退來犯者,不讓來犯者靠近。如果敵害十分強大,就立即起飛,使之難于接近。由于體重較大,平常起飛時需要在地上小跑幾步,助跑時頭部抬起,嘴向前伸水平位,頸稍弓向前上方傾斜,雙翅展開,重心前傾,雙腳有節(jié)奏地向前大步跨出,隨著助跑速度的加快,其煽動雙翅的頻率也加快,直至雙腳離開地面飛起。但在緊急情況時可以直接飛起。飛行時頸、腿伸直,兩翅平展,兩腿向后伸直于尾羽的下面,翅膀扇動緩慢而有力,飛行高度不算太高,但飛行能力很強,在遷徙的途中常采用翱翔的方式,所以它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飛行鳥類之一。如果有其他同類進入領地或者爭奪配偶時,雙方就會發(fā)生爭斗,先是緩慢地接近,彼此以頸交握,用胸部互相推擠對抗,如有一方退卻,另一方便緊隨其后,繼續(xù)驅(qū)趕,直至將其趕出領地。如果雙方勢均力敵,就雙雙將頭低下,靠近地面,雙翅半展,肩部放低,肩羽和覆羽聳立,尾羽上翹,并向前立起呈扇狀,露出白色羽毛,彼此靠近之后互相啄咬對方的嘴。
大鴇的食物很雜,主要吃植物的嫩葉、嫩芽、嫩草、種子以及昆蟲、蚱蠓、蛙等動物性食物,特別是象鼻蟲、油菜金花蟲、蝗蟲等農(nóng)田害蟲,有時也在農(nóng)田中取食散落在地的谷粒等。幼鳥主要吃昆蟲,隨年齡增長和季節(jié)變化植物性食物逐漸增多。3~4月主要在農(nóng)田附近活動,取食散落在地上的種子,如大豆、玉米、高粱等,也采食一些野生植物的種子,如蒼子等;5~6月主要采食一些豆科、菊科植物的花序和生長點,也取食一些嫩草芽、麥苗和昆蟲;7~9月食物中昆蟲的比例增大,主要是一些直翅目、鞘翅目和鱗翅目昆蟲如蝗蟲、金龜子、蜻蜓和一些蛾類幼蟲,也有一些小蛙、小蝦、小魚等,還有部分嫩芽;10月份大鴇開始集群,又回到農(nóng)田附近采食一些谷物和植物種子。
大鴇覓食的時候頭后部向上抬起,嘴尖向下,兩眼注視地面,不時地轉(zhuǎn)動頭部,觀察地面的昆蟲、其他小動物和植物種子等。吃草時常常先用嘴將草咬住,頸向后縮,再用力抬頭,將草拔斷,然后吞下。有時伴隨著兩腳向前用力蹬地,身體向后退,雙翅微展或半展。飲水時身體微蹲或用跗跖跪于地面,頭部低下,將嘴插入水中,微微張開,然后將頭抬起,嘴尖向斜上方,大約呈45度角,同時咽部快速運動,將水咽下,整個過程就像用匙從水中取水一樣。
分布范圍
大鴇主要分布于歐洲南部、摩洛哥北部、中東、阿富汗北部、中亞、西伯利亞南部、蒙古,往東一直到俄羅斯東部,偶爾也見于印度和日本。
分布的國家有阿富汗、亞美尼亞、奧地利、阿塞拜疆、保加利亞、中國、克羅地亞、捷克共和國、格魯吉亞、德國、希臘、匈牙利、伊朗伊斯蘭共和國、伊拉克、意大利、哈薩克斯坦、吉爾吉斯斯坦、馬其頓、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、摩爾多瓦、蒙古、黑山、摩洛哥、葡萄牙、羅馬尼亞、俄羅斯聯(lián)邦、塞爾維亞、斯洛伐克、西班牙、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、塔吉克斯坦、土耳其、土庫曼斯坦、烏克蘭、烏茲別克斯坦。
地區(qū)滅絕:白俄羅斯,波蘭。
再引進:法國。
旅鳥:阿爾巴尼亞、比利時、塞浦路斯、丹麥、埃及、芬蘭、直布羅陀、愛爾蘭、以色列、日本、韓國、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、拉脫維亞、黎巴嫩、盧森堡、馬耳他、荷蘭、巴基斯坦、沙特阿拉伯、突尼斯。
2個亞種在中國均有分布,普通亞種繁殖于黑龍江的齊齊哈爾,吉林的通榆、鎮(zhèn)賚,遼寧西北部,以及內(nèi)蒙古等地;越冬于遼寧、河北、山西、河南、山東、陜西、江西、湖北等省,偶爾也見于福建,此外也有少數(shù)種群終年留居在繁殖地。指名亞種繁殖于新疆西部和東部。
繁殖方式
大鴇每年4月中旬開始繁殖,雄鳥在求偶炫耀時,首先雙腿微屈,伸直頸部,嘴水平向前,身體與地面保持平行,尾羽向上抬起,并有向背部折疊的趨勢,從而露出白色的尾下覆羽,表示發(fā)情。一般雄鳥露出的白色羽毛越多、越白,就越受雌鳥的青睞,在爭奪配偶的競爭中也就越占有優(yōu)勢。雄鳥的求偶舞蹈,喉部因急速不斷的吐咽動作和呼氣而膨脹成懸垂的氣囊,頸下裸露的皮膚變?yōu)樗{灰色,被豎起的頸下須狀羽分為左、右兩條。然后將頭向后仰縮向背部,頸下須狀羽豎起直至眼下,尾羽向背上平展呈扇狀,幾乎觸及頭部,雙翅向體后下方伸展,腕關節(jié)幾乎拖至地面,大而白的覆羽向上旋轉(zhuǎn)而呈扇狀。同時雙腳有力地走動,并圍著雌鳥開始轉(zhuǎn)圈,一直持續(xù)十幾秒至幾分鐘。這時候,被雄鳥吸引的雌鳥就會積極地用嘴啄雄鳥身上的白色羽毛,尤其是肛門處的白色羽毛,雄鳥則更大限度地翻轉(zhuǎn)其身體,盡情地舞蹈。雌鳥也興奮地蹲下又站起,頭頸快速地上下伸縮,表現(xiàn)出與雄鳥共舞的愿望,或者轉(zhuǎn)身逃掉,以引誘雄鳥前來追趕。當雄鳥追上雌鳥后,就倒轉(zhuǎn)腕關節(jié)于雌鳥的背上,引導其下蹲,使雌鳥趴在地上,然后雄鳥從側(cè)面跨到雌鳥的背上,將雙翅完全展開,以保持身體平衡,并反復用嘴啄扯雌鳥頭上的羽毛,使雌鳥在其身下站起,并抬起尾部接受交配。當雄鳥的身體貼近雌鳥,尾部壓向雌鳥的尾部時,交配動作完成。雄鳥和雌鳥立即跳開,煽動雙翅,抖動身體,各自梳理羽毛。交配完成后雌鳥離開,尋找長有低草和低作物的地面營巢。
巢只是在地面上挖一淺坑,無巢材或把原處的草踩倒用作鋪墊。巢的直徑為304mm×310mm,巢深41.5mm。巢址選擇和營巢全由雌鳥承擔。每年產(chǎn)1窩卵,通常在5月上旬至6月產(chǎn)卵,卵若丟失能再補產(chǎn),每窩2枚,少有3枚或4枚,產(chǎn)卵間隔1~2天,卵光滑、有光澤,呈暗綠色或橄欖色,有淺褐色或深褐色斑點。卵的大小為77.4mm×55.5mm,卵重103.5g。當產(chǎn)下第1枚、第2枚或最后1枚卵后,由雌鳥開始孵卵,孵化期31~32天,卵出殼不同步。雛鳥為早成鳥,出殼不久即可離巢,由雌鳥照顧和喂食,30~35日齡長出飛羽,第1年冬獨立生活。
大鴇的性比不平衡,雌雄性比約為2.5:1,雌鳥4歲性成熟,雄鳥5歲性成熟。交配體系為多配和混配。多配體系為1雄多雌,雌鳥多為5~7只,雌鳥有社會等級?;炫潴w系為每只雌鳥和1只以上的雄鳥交配,混配體系較為常見。
大鴇繁殖期的各種行為活動具有一定的時間分配,其時間預算存在著性別間的差異,同時隨活動空間大小、食物條件以及繁殖階段的不同而變化,在繁殖前期,大鴇的時間預算以取食、休息、行走、觀察為主要行為,雄鴇和雌鴇的這4種行為分別占全部行為的87%和93%;到繁殖后期,雌鴇各種行為的時間和強度發(fā)生較大變化。大鴇在取食、休息和炫耀等行為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日節(jié)律,取食和炫耀出現(xiàn)兩次高峰,中午大部分時間大鴇處于靜棲休息狀態(tài)。
種群現(xiàn)狀
大鴇雖然分布很廣,但在世界范圍內(nèi)的種群數(shù)量都普遍處于下降趨勢,總數(shù)估計在29700只左右,在歐洲和非洲北部的瑞士、蘇格蘭、瑞典、丹麥、荷蘭、法國、希臘、突尼斯和阿爾及利亞等國都已經(jīng)消失了,分布在東歐各國的也幾近絕滅。大鴇在中國的種群數(shù)量曾經(jīng)是相當豐富的,經(jīng)??梢姷綌?shù)十只的大群,但經(jīng)變得相當稀少,估計總數(shù)僅有300~400只。
該物種分布范圍廣,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(分布區(qū)域或波動范圍小于20000平方公里,棲息地質(zhì)量,種群規(guī)模,分布區(qū)域碎片化),種群數(shù)量趨勢穩(wěn)定,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。
保護級別
瀕危等級
列入《世界自然保護聯(lián)盟》(IUCN)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.1——低危(LC)。
列入《華盛頓公約》CITES 附錄Ⅱ瀕危物種。
列入中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。
列入《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·鳥類》稀有物種。[4]
瀕危因素
棲息地破壞,草原過度開墾和過度放牧,使大鴇喪失適宜的棲息地。農(nóng)業(yè)機械和農(nóng)藥的大量使用,直接威脅繁殖期的大鴇、鴇卵及幼鴇。人類各項生產(chǎn)活動干擾,間接影響鴇的繁殖。在草原及農(nóng)田附近架設電力線使大鴇經(jīng)常撞線死亡。過度捕獵,作為醫(yī)藥成分被捕獵,中醫(yī)傳統(tǒng)理論認為大鴇去毛及內(nèi)臟、煉油脂,補腎壯陽,解毒益氣、潤澤肌膚。因此被利用,偷獵大鴇的問題無法從根本上排除。種內(nèi)生物學特點:由于大鴇營巢于地面,卵極易受到人和其它動物的破壞,因此增加了卵的巢內(nèi)損失,引起數(shù)量減少。
保護措施
加強宣傳教育,提高人們對保護的認識。限制產(chǎn)區(qū)的農(nóng)牧業(yè)生產(chǎn),減少人類活動的干擾。限制農(nóng)業(yè)機械和殺蟲劑的使用。在電力線附近作明顯標志,避免其撞線死亡。
保護類型
就地保護:建立保護區(qū)。
遷地保護:建立人工飼養(yǎng)場,有計劃的將放養(yǎng)成活的大鴇放歸自然。
文化內(nèi)涵
鴇名來自這樣一個傳說:古時有一種鳥,它們成群生活在一起,每群的數(shù)量總是七十只,形成一個小家族,于是人們就把它的集群個數(shù)聯(lián)系在一起,在鳥字左邊加上一個“七十”字樣,就構成了“鴇”。
大鴇從前在中國是較為常見的一種鳥,《詩經(jīng)·鴇羽》中有“肅肅鴇羽,集于苞棘。”“肅肅鴇行,集于苞桑。”的詩句,用大鴇在櫟樹、酸棗叢以及桑樹叢中肅肅地抖動翅膀的樣子,來形容人民生活的疾苦,其中對大鴇抖動翅膀的描述,是十分真切而生動的。不過古代民間對于大鴇的傳說中也有不少謬誤,特別是大鴇是百鳥之妻的傳說,由來已久,明朝李時珍認為“鴇無舌,……或云純雌無雄與其他鳥合”。清朝《古今圖書集成》中也有:“鴇鳥為眾鳥所淫,相傳老娼呼鴇出于此。”但因為沒有大鴇與任何一種鳥交尾的實例,所以又傳說只要其他鳥類的雄鳥從大鴇的上空飛過,其身影映在大鴇身上就算交尾繁殖了。這種說法顯然是荒唐可笑的,可能是因為大鴇的雄鳥和雌鳥的體形差異太大,以至于人們把它們看成了兩個不同的種了。
大鴇的婚配屬于“一夫多妻”制,雄鳥和雌鳥只是在短暫的繁殖期才生活在一起,這時雄鳥經(jīng)常將尾羽直豎朝天,頸部和翅膀的羽毛也一根根地豎起,并從喉部伸出氣囊,將胸部鼓成球狀,在雌鳥面前一搖一擺地來回扭動,一邊走一邊還不斷地發(fā)出“絲絲”的聲音。交配之后,雄鳥就另覓新歡去了,只剩下雌鳥承擔孵卵、育雛等任務,這可能也是大鴇往往使人產(chǎn)生沒有雄鳥的錯覺的一個原因。
我也說兩句 |
版權聲明: 1.依據(jù)《服務條款》,本網(wǎng)頁發(fā)布的原創(chuàng)作品,版權歸發(fā)布者(即注冊用戶)所有;本網(wǎng)頁發(fā)布的轉(zhuǎn)載作品,由發(fā)布者按照互聯(lián)網(wǎng)精神進行分享,遵守相關法律法規(guī),無商業(yè)獲利行為,無版權糾紛。 2.本網(wǎng)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,阿酷公司是網(wǎng)絡服務提供者,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。該項服務免費,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。 名稱:阿酷(北京)科技發(fā)展有限公司 聯(lián)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網(wǎng)絡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網(wǎng)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,完全遵守《信息網(wǎng)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。如有侵權行為,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將根據(jù)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(guī)定刪除侵權作品。 |